丹麦师生“鄙视”中国孩子,5轮竞赛后惨遭碾压!打了谁的脸?
本帖最后由 毛毛虫 于 2017-11-20 12:11 编辑丹麦师生“鄙视”中国孩子,5轮竞赛后惨遭碾压!打了谁的脸?
中国的教育怎么样?我们中国的孩子们能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吗?相信是每一位父母都无数关注和讨论的话题。
在中国父母焦虑权衡的时候西方国家同样也在关注中国最近看到一部丹麦拍摄的纪录片《丹麦9年Z班VS中国初三13班》觉得很有意思,也很有启发
纪录片跟拍了两个国家的毕业班节目组安排了权威专家为两国的孩子设计了多项领域的测试希望以此对比探究两国教育的不同之处
9年Z班的孩子们来自丹麦一所典型的公立学校也是奥胡斯地区最好的中学之一班级成员的文化背景多样孩子们的状态和知识掌握程度比较具有代表性
中国初三13班的孩子们来自哈尔滨的69中学二线城市的重点初中接受的都是比较典型的中国式教育
两个班级里都是即将面对本国中考的孩子都是14、15岁左右的年纪纪录片主要目的是深入探讨他们是怎么上课的?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他们能做什么?
纪录片制作方请到了丹麦各个领域的顶级专家学者为孩子们出测试题让两国孩子们进行公证的比拼测试项目分别为:阅读、数学、团队合作能力创造力和英语
很多人都非常期待最后的结果一方面丹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度之一那里是童话的王国,乐高的故乡教育理念一直被世界称颂
另一方面中国是古老而勤奋的国家这个民族有着惊人的韧性与生命力中国的教育常被认为是刻板的但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与潜力又是全世界有目共睹中国的孩子们到底怎么样呢?
纪录片在开始比拼之前呈现了一些比较有趣的对比比如两个国家班级人数的区别
丹麦9年Z班的学生之前是8年级的两个班暑假之后被合并到一起便于给孩子们上更多的课程
合并之后的班级也只有30名学生两个班主任共同管理班主任还认为这是非常大的挑战因为孩子太多了无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获取知识很难了解学生们每个人的想法
在中国方面中国初三13班有54名学生由一名班主任老师负责统筹管理
班主任老师认为学生们每天在校的时间非常长有很多时间跟孩子们在一起可以比较深入地了解孩子们的想法
从在校时间上来看丹麦与中国也截然不同
中国学生一般早上6:50左右开始上课晚上6:50左右结束晚上回家后也要完成不少的家庭作业光在校时间就有12个小时
而在丹麦学生则是8点左右到学校下午2点就放学每天在校时间是6个小时
半天制是丹麦一直以来的传统因为在很久远的时候孩子们要在下午帮父母做农活尽管现在已经不需要了但上课时间一直没有调整
目前有些丹麦学者呼吁增加上课时间政府也积极推动,却似乎阻力重重因为孩子们觉得学习负担已经很重了
在课堂纪律上两国的差异也很明显
丹麦学生们的课堂更加自由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随意发言可以直接称呼老师的名字老师也会走到学生身边交流探讨
丹麦的老师们认为这样能更好了解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是也有一些弊端比如课堂比较混乱有些孩子比较自觉也有些孩子贪玩
在中国,课堂上要好管理得多老师们被赋予了更多权力学生们对老师也足够尊敬发言和回答问题举手教学严格按照大纲要求进行一切似乎更有条不紊
两个国家的教育中对待竞争的态度也各有特点
在中国的教育中孩子们之间的竞争是被鼓励的班级会在教室后面公布每个学生的各科成绩鼓励孩子们互相追赶、提升排名
校方希望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家长们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给孩子们营造一种备战中考的紧张氛围
纪录片采访了一名成绩优异的孩子男孩表示很喜欢做第一名的感觉这是自己的一种成功在一个团体中总有胜利者和失败者
班级里一名担任班长的女孩子也在采访中表示竞争非常有必要没有竞争,人会比较追求安逸会堕落、懒散、没有奋斗目标
而丹麦孩子们之间的竞争是被刻意避免的在足球、篮球等体育活动中竞争是可以被讨论的但在平时的学习中学校和老师都不会让学生们互相比较担心这样会让一些孩子感受到压力
纪录片也采访了丹麦班级里一位成绩特别好的女孩子在问及自己是否是一个很有上进心的人时女孩子回答:上进心这个词被滥用了我觉得我只是成绩比较好而已
一边说这话女孩子竟然一边哭了起来采访者问女孩为什么哭?
女孩委屈地回答:在班上,我被认为是成绩最好的学生有时候听他们说你每门都考满分还来这里干什么?这让我觉得很委屈我只不过是做我想做的事情
连班主任老师也说孩子如果满足老师的各种要求会被认为是太有上进心容易被孤立不利于和同学们融洽相处
两个国家教育理念上的不同很难说孰优孰劣但是在明显不同的教育体制下孩子们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各类科目比拼的结果也似乎有了更让人期待的理由
第一轮比拼项目阅读能力
孩子们迎来的第一场比拼是关于阅读的测试试卷由丹麦师范大学
阅读方面的专家准备
两国专家都认为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如果没有阅读能力很难去学习其他的专业知识
测试题一共有30道测试时间是30分钟试题基本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最后一道题比较困难专家们设置了陷阱孩子们不仔细阅读很可能就会答错
有丹麦学生表示可能自己不会考得太好因为是跟中国学生一起考觉得中国学生很聪明
还有人说中国孩子的知识面比较宽可能会比丹麦学生成绩好
也有丹麦孩子比较乐观认为自己班级的阅读水平不错胜算比较大
在考试过程中中国和丹麦两国的孩子们都没有觉得试题很难也都认为自己考得还不错
考试结果显示两国班级之间的差异确实没有非常明显中国学生的平均正确率是76%
丹麦学生的平均正确率是70%从数据上看中国学生获得了胜利
但有一个比较值得注意的现象
丹麦孩子的平均正确率低主要原因是班级孩子的阅读水平差异很大丹麦有2名孩子做对了全部题目得了满分中国班级则没有全对的在只错一、两道题的这部分学生里丹麦学生的数量也高于中国学生在最拔尖的部分孩子里丹麦学生是占了优势的
但是在错误率很高的学生中丹麦孩子也占了更多的比例甚至有学生只做对了2、3道题目也就意味着这些孩子可能只有小学3年级左右的阅读能力和水平而中国孩子中没有这种情况所有孩子都能答对一半以上的题目
丹麦专家说
丹麦9年级班级中有15%—20%的孩子没有足够的阅读能力这部分孩子需要更多的空间和帮助
然而老师们认为9年级时完全没有足够的时间快速提升这些孩子的阅读能力因为还有很多其他的科目要学习
丹麦学者们也无法达成统一有学者认为现有的教育对这部分学生太宽容往往出于所谓的“好意”降低对这部分学生的要求即使他们只做了很简单的事情也给他们很多的夸奖而不是严格的要求和督促
也有学者认为这部分孩子确实存在能力上的不足这不是学校或老师的责任而是综合因素共同的结果但孩子们离开学校走向社会的时候必须带着从学校得来的自信必须相信自己是足够好的所以不能去以刻板的标准要求所有孩子要给孩子快乐和自信
最终阅读能力比拼结果:中国孩子小胜
第二轮比拼项目数学能力
在阅读比拼过后
两个国家的孩子们迎来了数学方面的比拼
中国孩子在基础数学上的能力是被世界广泛认可的中国初中的数学难度也已经超过了多数的国家
所以为了让比拼更加公平两个国家的孩子分别做两个国家的中考题但是丹麦学者们会把中国考题中丹麦从没讲过、没学过的部分去掉只留下丹麦课堂上讲过的题目
比拼前,丹麦学者做了一些分析他认为中国的数学是比较早期的“纯数学”教育孩子们学得比较死板而丹麦的数学侧重于应用在实际问题中考察孩子们的数学能力
所以哪怕去掉了中国试题中难度较高的题目可能最后获胜的还是中国学生但是如果中国学生做丹麦的中考题可能也会不太适应最后结果并不好判断
最先进行的是中国毕业试题的考试两个国家的孩子同时进行测验丹麦学者们已经调整过确保所有题目都是丹麦学生们接触过的
但在考试结束后的采访中丹麦孩子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孩子们纷纷表示:“我一打开试卷,整个人都傻掉了好多题都不会,只能靠瞎猜”
“我觉得中国的考试简直是太难了”
“我根本不习惯这样的考试”
之后两国的孩子们开始做丹麦的毕业考试题有专家把丹麦文翻译成中文两国孩子的考试时间都是45分钟
考试中,不少中国孩子在20分钟左右就答完了所有题目对中国孩子来说
考试内容并不难
两国孩子的考试成绩也证明了中国孩子的数学能力确实非常强
仅仅是试卷中的第二道选择题请学生们选出正确的式子就出现了特别明显的差异
中国学生在这道题上的正确率达到96%而丹麦学生的正确率只有9%
有丹麦学生说:“中国考题太疯狂了这些题都是给工程师们做的太难了,每一道题都很变态”
最后的结果很明显
在中国试卷的比拼中中国孩子做对了平均90%的题目而丹麦孩子平均只做对30%中国孩子比丹麦孩子的成绩要好上足足3倍
面对这样的结果
有些丹麦专家表示在意料之中毕竟中国孩子在数学这个科目上花费了很多时间也有丹麦学者惊异因为所有题目都是丹麦学生学过的本以为有些尖子生可以做得不错没想到也不太理想更惊异于中国孩子可以平均做对90%说明水平真的很高
而在丹麦毕业考试的比拼中
结果也同样出乎丹麦学生和专家的预料丹麦学生普遍认为自己考得不错认为自己更熟悉本国的题目而且侧重实际应用的话中国学生可能不行丹麦学者也预测两国差距不是很大
可是结果显示中国学生的平均得分是57分丹麦学生的平均得分是26分也就是说即使做丹麦的毕业试题中国孩子还是呈现出了压倒性优势
对这个结果丹麦学者表示有些难过他们肯定了中国学生的努力也认为丹麦本国的孩子们可能需要更多的练习同时应该做到齐头并进给程度不太好的孩子更多帮助
最终数学能力比拼结果:中国孩子获胜
第三轮比拼项目团队合作能力
在数学比拼过后
是比较令人期待的团队合作能力比拼丹麦的学生和学者普遍认为他们可以在这项比拼中获得胜利因为团队合作和团队精神是他们上学后就一直在刻意培养的
而另一方面他们普遍认为中国学生知识能力比较强但在团队活动中应该表现得不太好
专家们很自信地表示:
“团队合作能力将是我们未来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地方“
的确丹麦在学生团队合作的培养上很下工夫孩子们有相当多的机会进行分组讨论、分组练习以及分组来做各种报告孩子们一起玩耍、一起野营各自寻找自己的位置和分工
为了测试两国孩子的团队协作能力
丹麦顶级专家们提供了很大帮助专门给孩子们设计了团队能力考试
首先从两国两个班级中各自抽出8名学生分成2个小组给每组学生分发50张白纸以及4个强力透明胶
要求孩子们在规定的30分钟时间内搭建一个类似房子的独立支撑体
能让小组的4名成员进入到建筑物里面
孩子们不知道的是最后建筑物的好坏
并不是这次的评判标准而是摄制组会把他们在这30分钟内的行动全都录制下来交给丹麦专家进行分析来看他们是如何进行合作的
是否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经过商讨和团队的努力
4组孩子的建筑物都在规定时间内搭建完成了过程中有过讨论、有过协作看起来都非常努力
丹麦专家们对4组孩子的
搭建过程录像进行仔细分析评判主要标准是看团队是否足够专注是否能够聆听彼此的意见和想法
最后的测试结果显示专家们一致认为中国学生的表现最好因为他们善于在团队合作中表达自己的意见、聆听同伴的意见并且进一步改进任务过程中的方式方法相互支持相互帮助
中国团队在整个过程中
一直保持着高度的专注目标明确
没有嘻嘻哈哈
也没有小打小闹
丹麦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则表现出两个不同的专注点一个是执行任务另一个则是自我的形象孩子们在过程中嬉笑打闹看衣服手表鞋子专家们认为这影响了丹麦孩子的发挥
丹麦专家们表示丹麦培养年轻人的方式过于个性化他们不服从权威同时也非常自我这不利于孩子们在团队中取得足够的优势
也有学者反思
丹麦是否自我感觉太过良好因为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丹麦孩子真的在团队合作上比其他国家有明显优势可能也需要进行调整让孩子们更加专注更加执着而不是只顾及自己的快乐
最终团队合作能力比拼结果:中国孩子获胜
第四轮比拼项目创新能力
丹麦一向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国也一直在做自主创新的努力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所以谁更有创新能力也是这次比拼对决的关键之一
丹麦相关领域的专家
为这次比拼设计了测试题专家表示,创新能力可以有很多种意义和表现形式一般来说包括3个方面:
第一,这个东西必须是新的
是被创造出来的第二,这个东西必须是恰当的符合时代背景和实际第三,可以使生活变得更容易可以改善生活方面
据此丹麦专家设置的试题是每个班级选出几名孩子给孩子们一叠相同内容的画让孩子们自由发挥添加新内容作画并且给画作想一个标题限时15分钟
最后的评判由丹麦及中国两国4名专家独立进行判断打分最后综合评价完成孩子们画工怎样都没问题主要看孩子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从原创性、灵活性思维开阔性、创意拓展性四个方面进行评价这种方式也是国际上普遍认可的
对于结果的预测丹麦专家和学者依然普遍认为创新能力上丹麦会胜出因为中国的教育看起来对孩子们的创新能力是比较约束的
然而最后结果显示中国学生的创新性方面也是要比丹麦学生高的专家们一致认为比较有创新性的画作几乎都来自中国孩子
比如一个在烫头发的女人
在跳舞的男人
表现弱肉强食丛林法则的画作
在弹竖琴的男人
只有一幅丹麦孩子的作品被挑选出来表扬
名字是“度假天堂”
但也有些现象让丹麦专家意外
关于人体器官方面的画作题材丹麦学生选择的很多但没有一个中国学生选择
专家们表示
这可能跟丹麦学生比较开放思维不受限制有关中国学生比较严肃所以不会选择相关题材
但是最后的结果同样是中国学生在创新能力上要表现得更出色一些
最终创新能力比拼结果:中国孩子获胜
第五轮比拼项目英语能力
最后一轮比拼是关于英语能力的测试
分为听力测试和笔试在这轮考试中丹麦学生和专家同样认为自己会胜出因为丹麦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使用英语在基因方面也更加有优势
事实上中国学生确实遇到了挑战在听力部分中国学生普遍表示听不懂选项也很难看懂
丹麦学生则表示完全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觉得自己考得还不错
最后考试的结果让丹麦专家感觉比较惊讶因为两国的差距超出了丹麦专家的心理预期
丹麦学生平均答对了71%而中国学生平均只答对了29%
原本专家预测
可能丹麦学生会比中国学生好10%—20%左右但是结果看来要乐观得多
在英语笔试部分
学生们主要阅读文章回答问题很多中国学生同样表示很难丹麦学生表示还可以、不算太难应该可以比中国学生考得好
最后结果显示丹麦学生平均答对了61%的题目而中国学生平均答对29%也就是说在听力与笔试部分丹麦的孩子们表现非常好
最终英语能力比拼结果:丹麦孩子获胜
所有的比拼结束中国孩子在阅读、数学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方面都取得了优势但是在英语方面还有很大进步空间
面对这样的结果丹麦专家表示很担忧如果丹麦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可能短时间内丹麦学生的优势就会被中国超越
丹麦也有学生表示:”个人觉得,中国人将来有一天会征服全世界“
两个班级的比拼结束了国际之间的竞争却不会停止我们不应该为某一次比拼结果而沾沾自喜但是我们有理由信任自己的孩子信任这个国家虽然有不足但依然在不断调整和进步的教育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也相信
我们的孩子们一定可以非常自信地站在国际舞台上迎接一切未知的机遇与挑战
【国际游学】2018年寒假澳洲阳光游学体验之旅招募啦~~
(点击图片可了解详情)
本文由毛毛虫整理自网络(来源:网络),分享于此,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回帖,和众多的牛爸牛妈一起交流讨论!作者和壹牛家长论坛拥有最终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违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壹牛】2018高考家长群 446132602(限2018年高考生家长加入)【壹牛】2019高考家长群 156704153(限2019年高考生家长加入)【壹牛】2020 高考家长2群 161108752(限2020年高考生家长加入)【壹牛】2020 高考家长1群 255408023(限2020年高考生家长加入)【壹牛】2018 中考家长群 619911050(限2018年中考学生家长加入)【壹牛】2019 中考家长群 333035273(限2019年中考学生家长加入)【壹牛】2020 中考家长群 602378231(限2020年中考学生家长加入)【壹牛】18小升初家长群 337231456(限6年级及以下学生家长加入)【壹牛】小升初家长群 122284038(限5年级及以下学生家长加入)【壹牛】留学自助交流群 606486338(限关注国际高中、出国留学的学生家长加入)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分享了,谢谢。。。。 谢谢分享,少年强则中国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