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初中语文学习断层
初中语文学习断层 --一位语文辅导老师谈小学和初中语文的断层与衔接经常听到初中家长反馈,孩子小学作文还可以,不是范文就是经常常获奖,一到初中就不行了,作文很难突破40分(初中作文50分)。
我想,主要原因就是忽略了小升初的衔接,没有及时填补小升初语文学习的断层。
小升初语文学习的断层还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阅读,我们应该换个角度来分析,即从小学到初中语文有哪些变化?
下面,我试着为大家解析小升初语文学习最突出的四个变化,即“四大断层”,请大家跟帖发言,共同探讨。
断层1:不会或不熟练议论与抒情
小升初的学生不会或不熟练议论与抒情是一个突出的表现,会导致初中老师认为我们的文章低幼、稚嫩,所以说这是小升初语文学习必须填补的第一个断层。
原因是,长时间惯于记叙文写作的结果,到了初中就要写夹叙夹议的文章了。
具体来说——
作文中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以下五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从小学到初中,同样写记叙文,小学作文的一般要求是“写真实感性、六要素俱全的记叙文”,即小学生作文中最常用的表达方式是记叙与描写;
而初中生所写的作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则是:在记叙与描写的基础上进行抒情与议论。
中考(包括高考)作文在表达方式上的一般要求是“记叙与议论均可”,实际上多以议论为主。
所以,怎样能在记叙与描写的基础上自然进行抒情与议论,其实也是摆脱小学腔的一个重要突破,这一应对也是对小升初语文学习断层的一个必要的填补。
历览各名校入学资格考试的作文题目及要求,就会发现这一断层的填补多么重要,因为名校考试多为初中风格,且多为中考题型——
1.2008年某校考试作文题目(12分)
鲜花掌声也许让人陶醉,但转念一想,荣誉也会是自满的温床,坚持也许让人疲惫,但转念一想,毅力就在其中成长……请以“转念一想”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作文,要求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悟。
2.2009年某校考试作文题目(10分)
请以“给我力量”为题作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③书写工整,字数300字左右。
3.2010年某校考试作文题目(6分)
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一些情景、一点细节,让你拥有了这种“养月亮的情怀“。请你用不少于150字的篇幅向我们描绘你所观察到的美及由此产生的感悟。(6分)
4.2011年某校考试作文题目(8分)
请以“这也是学习”为题,写一篇短文。
要求:①记叙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②不少于180字。③书写工整。④文中不得写出真实姓名和校名。
5.2012年某校考试作文题目(3分)
“品尝”了一碗香喷喷的热干面后,你有哪些收获与思考?请写一段话。
要求:书写工整;50—80字。
大家发现这些题目都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即“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或收获思考”。我对这一要求的理解是,一要写“实”,二要写“虚”;“实”就是选材写事,“虚”就是“缘事生理”或“触景生情”。可见,议论、抒情在这些写作中多么重要,如果这个断层填补不起来,你即使“记叙千言”也会“离作文要求万里”的。
(转自网络)
本帖最后由 成外龙爸 于 2013-9-24 14:42 编辑
断层2:缺乏人文素材的积累
小升初的学生一写作文就是童年回忆,如在地上打珠子、老鹰抓小鸡等童年趣事,文章选材低幼,缺乏人文底蕴和思想深度,原因是——
选材的单一性,只在生活中选材。
其实还有一个广阔的选材空间就是——书籍,从课外阅读中积累经典的人文素材,把它们归纳记忆下来。如, 10个不可不知的中国历史名人,10个不可不知的世界历史名人,10个不可不知的中国经典故事,10句不可不知的名人名言等,有了这样一个人文素材库,再写起文章来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因为初中作文的选材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仍然依赖有限的生活经历是完成不了一篇初中优秀作文的。
从初中作文选材方式的变化上,你就可以体会构建“人文素材库”的重要性。
1.打破了单一的选材方式
同样“从自己熟悉的生活进行选材”,小学作文在选材上更多是“从自己熟悉的家庭生活或学校生活进行选材”,更强调“自身生活素材”,更主张“写自己身边的人,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选材范围相对狭小一些;
初中作文在选材范围上则相对宽泛,除了从生活中选材,更要涉猎广泛的课外阅读——文史、哲学、科普;初中生作文既可“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也可“写别人的故事”,更可“从书本上获取素材”,强调“自身素材与人文素材并重”。
2、材料的数量上发生了变化
初中生作文再也不是小学生单一的从生活中选材,和单一的一个材料了,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材料组合,这样文章更厚重,主题更突出。试想,初中生的人生阅历有限,如果没有人文素材库的建设,看到题目,审题立意后怎么能迅速找到两个以上的素材呢?
3、打破了单一的材料组合方式
小学作文更多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即递进的方式来组合材料的,而初中作文常用的材料组合方式有三种:
①并列式(并列集中,突出主题)
②对比式(对比映衬,鲜明中心)
③递进式(递进铺垫,升华主题)
材料的组合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
从材料的组合方式来看,一篇文章也不是小学那种把一件事从头写到尾的方式所能代替的了。
本帖最后由 成外龙爸 于 2013-9-26 10:36 编辑
断层3:缺乏形象化、诗意化的语言表达
在作文的考查要求上,初中作文要求从小学时的“写实性的记叙语言”逐步上升为“富有文采的抒情性语言或成熟理性的议论性语言”。
在这个遣词造句的语言功力的提升中,小升初学生最缺的就是——
形象化、诗意化的语言表达。
小升初学生善用修辞将一个熟悉的东西来比喻一个陌生的事物,但缺乏用一种形象的东西来比喻一种抽象的情绪或概念;学生会用凝练的语言来表达一个含有哲理的观点,但缺乏用形象的语言来传达这一个感悟或观点。
试举两个中考满分作文的例子来说明形象化、诗意化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如,江西中考满分作文《诗——中国文化的亮点》中对“诗歌”这一概念的形象表达:
诗,是唐朝的一株柳,摇荡在古风河畔;诗,是宋时的一尾鱼,游弋在清澈柔波;诗,是元时的一首曲,传送在天山草原;诗,是明时的一股风,悠扬在深深胡同;诗,是清时的浣纱女,在河边唱着绝代的歌。
再如,湖南中考满分作文《放心吧,有我们在》中对“善”与“恶”观点的阐释:
善像是一束光艳照人的鲜花,始终开在人们心中;恶像是一捆杂乱枯萎的野草,永远踩在人们脚下。
善像是一杯纯净透明的开水,永远那么清澈光亮;恶像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始终让人畏惧害怕。
善像是一次红火亮丽的日出,始终显得那么的伟大自然;恶像是一片深沉昏暗的乌云,永远让人不愿凝望。
善像是一片容纳百川的汪洋,始终流向最美的地方;恶像是一条腐败恶臭的水沟,永远让人唾弃。
其实,这些说到底就是“怎样才能词语生动”的问题。
一般,我们会在小升初衔接时训练以下遣词造句的方法来填补这一断层:
1.选用动态美的动词与形容词;
2.选用音乐美的叠音词和拟声词;
3.选用图画美的形容词和名词;
4.讲究书法美的词汇灵活多变;
5.讲究建筑美的语言对称性。
这些方法,只要学生能洞悉其中原理,一用即灵。
本帖最后由 成外龙爸 于 2013-9-26 10:45 编辑
断层4:文言文的新增让语文学习进度相应变慢
曾经假想,如果没有文言文的新增,一些爱好阅读、语言功底深厚的孩子完全能在初一学期结束参加中考的语文考试。
举例说明,我们一些语文备考班的孩子做过的训练题除了文言文,哪个题目不是中考语文试题的风格或难度呢?
因为小升初的文言文主要考察对浅显短小文言文的内容概括、主题把握及关键词语的理解;
而中考的文言文考试是“课内考点课外文章”,除了考察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情感态度的把握和对文章的评价探究、比较分析外,还要重点考察文言文的实词与虚词理解、断句、翻译等语法常识。
所以我们在小升初衔接的时候,就从古代汉语语法这一角度来“8天串讲文言文”,帮助大家迅速构建牢固的文言文语法框架,填补这一断层,促使学生升入初中后不在文言文的陌生学习上减缓学习进度。
我们的小升初文言文教学宗旨是——
1.培养兴趣;
2.教会学法;
3.透析考点;
4.构建文言文知识体系。
我们的小升初文言文教学特色是——
1.选学生喜闻乐见的文言故事作范文,有趣易懂,激发学生入门的兴趣;
2.用现代汉语及现代文阅读知识引导学生探索古代汉语及归纳文言文阅读;
3.以中考文言文考点为体系构建课程框架,让学生8天衔接小升初文言文。
我们的小升初文言文教学内容是——
1.中考从现在开始——从了解中考文言文的考察范围学起;
2.过好文言文的诵读关(一)——读准文言文字音;
3.过好文言文的诵读关(二)——把握好文言文的断句;
4.过好文言文词语的识记与理解关(一)——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
5.过好文言文词语的识记与理解关(二)——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
6.突破文言文翻译的障碍(一)——判别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
7.突破文言文翻译的障碍(二)——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8.实现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鉴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主题思想。
。
精辟,值得一学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等待下文 谢谢分享,学习了 学习了,谢谢分享 {:soso_e163:}学习了